您当前位置:中国菏泽网  >  深度报道  > 正文

郭良营志愿服务队带动370余名志愿者参与,构建交通文明“大交管”格局——
文明一方土 温暖一座城

作者: 张啸 来源: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: 2022-12-07 10:03

“我们有200多名外卖骑手,在送外卖的同时,也会把交通安全宣传彩页送到客户手中。大家纷纷加入志愿服务队伍,成为文明交通代言人,引导同行人员摒弃交通陋习、自觉文明出行。”近日,饿了么菏泽物流负责人陈杨告诉记者。

每隔两个月,郭良营志愿服务队都会为外卖骑手、快递人员组织交通安全宣传培训,提升交通安全意识。同时,也吸纳了像陈杨这样的从业者加入其中。

“雷锋叔叔没户口,三月来了四月走。”志愿服务活动如何常态化,首先要建立一支稳定的志愿者队伍。

今年3月,在市委宣传部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支持下,郭良营工作室挂牌成立,20多个单位、部门和企业的370余名人员踊跃参加,形成警民共建、齐创交通文明的“大交管”格局,成为推动新时代交通管理发展的“硬核”力量。

郭良营1978年入伍,1997年转业到市交警支队。从军19年、从警24年,个人先后六次立功,荣获“齐鲁最美警察”“全国文明家庭”等称号。1996年参加长江抗洪抢险时,郭良营染上慢性血吸虫病,无法彻底治愈。他从未因身体原因耽误过工作,多次推掉湖北省血吸虫病专科医院复查治疗通知,坚持完成各项任务。

三年前,郭良营办理了退休手续,家人、同事都觉得他该歇歇了,他也承诺退休后把时间还给家人。嘴上说着“多陪陪你们”,实际上,三年来,老郭和志愿服务队队员进企业、访乡村、到学校话交通安全,致力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、常态化。

用爱心做事,用感恩的心做人是郭良营一直坚守的初心。

在部队,他曾咬破手指写下血书,请愿参战并荣立战功;在警营,他主动请缨参加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执勤,荣立集体二等功。对工作,他24年坚持“在路上”,每年都被评为先进;对同事,他是民辅警培训的“总教官”,是大家亲切的“老郭哥”。

城区道路上,外卖骑手为了多跑业务,时常发生闯信号灯、接打电话、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违法行为,存在交通安全隐患。郭良营志愿服务队组织各类外卖、快递平台人员开展警示教育,通过身边事耐心讲解交通违法的严重危害,一些外卖小哥、快递小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改正,随着一份份外卖送达,交通安全常识也送到了万户千家。

今年以来,郭良营志愿服务队走访村庄、集市26个、重点企业12家,上交通安全课60多堂,受教育人群达5万余人次。

农村地区群众交通安全意识相对薄弱,牡丹区都司镇黄堂村的武某某因交通事故双腿致残,妻子改嫁后,小女儿和他相依为命,生活因此陷入了困境。

“真不希望别人再像俺家一样。把村里那些不必要的开口堵上吧,别再发生俺这样的悲剧。”武某某痛心疾首地说。郭良营志愿服务队主动登门,白天用大喇叭宣讲安全知识,晚上就坐在人场里和群众聊天、唠家常、讲案例、放电影,用老百姓最容易接受的方式,宣讲交通安全常识。终于,因怕影响通行而阻挠封口的群众,慢慢理解了大家的苦心,主动配合封堵了不必要的开口。该村党支部书记也加入了志愿服务队,动员全村在村口、胡同口加装了减速带。一传十、十传百,相邻的村庄也纷纷要求把路口封上,并主动要求建立农村交通安全劝导站。

今年2月,国道沿线一公司门口发生交通事故,通过对该起事故深度调查得知,企业实行24小时轮岗制,很多员工在深夜交接班,门口就是国道,过往车辆较多,安全隐患较为突出。郭良营志愿服务队队员连续到企业为全体员工讲解安全出行知识,并督促企业把安全写进管理制度,为员工配备骑行反光衣,在门口竖起交通安全提示牌。

“老郭”不仅是菏泽交警的一面旗帜,也成为城市文明交通的一张亮丽名片,榜样的力量让社会各界群体关注交通管理工作。

12月1日,在第十一个“全国交通安全日”到来之际,郭良营志愿服务队授旗仪式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牡丹区大队举行。志愿服务队队员涉及乡镇办事处、机关事业单位、社会团体公司等各行各业,每一名成员在志愿服务的同时,还成为党的政策传播者、法律法规宣传员,带动社会各界各领域提升交通安全意识,引导更多群体自觉遵章出行、文明出行。

在城市每个车流密集路口,总有一群人身穿红马甲、手拿指挥棒,每天迎着清晨第一缕晨曦、送走傍晚最后一片晚霞,志愿在交通高峰期指挥疏导交通。通过认真地疏导、耐心地劝导,车辆、行人各行其道、遵章有序,交通环境文明和谐,身体虽然劳累,但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。

他们都是主动参加郭良营志愿服务队的队员:“能和老郭一起维护交通秩序,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贡献力量,自己感到很光荣。”

记者 张啸

责任编辑:
分享到:
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|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:鲁新闻办[2004]20号 |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:37120180017
网站备案号:鲁ICP备09012531号 |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
Copyright© 2004-2012 heze.cn All rights reserved.中国菏泽网